2018年12月20日,由公司科技处、党委组织部、科协主办,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承办的“创新论坛”第五百四十五讲在长安校区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二楼大会议室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经理、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Journal of Hydrology ,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三个SCI期刊副主编、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地学分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三个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灾害与风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强教授做了题为“科研、创新与成果”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公司宋进喜教授主持,公司师生积极参加。
报告的开始,张强教授首先讲解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张教授认为科学研究会存在“瞎子摸象”现象,即每个专业领域对于学术的研究可能是片面的,因而不能过分迷信专业权威,要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在科学研究中,科学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数据、方法等相当于人的肉体,那么科学问题本身就是灵魂,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写出优秀的学术论文。那么如何寻找科学问题呢?张教授给出了三个办法,其一是阅读文献,这是基础;其二是理论导向;其三是问题导向。在寻找科学问题过程中,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好我们的“两力两趣”,即想象力、洞察力和童趣、兴趣,同时要打破学科界限、不能局限于固有偏见和思维。
随后,张教授提到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他认为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是最具创新性的,其次是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而最不推荐老方法解决老问题,创新点应该在新发现、新结果、新解释、新结论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寻找。
紧接着,张教授重点讲授了他的SCI写作的心得体会。“文章是写出来的”——张教授认为论文创作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停的尝试和努力,做到熟能生巧才是最根本的,才是最大的技巧。对于具体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技巧,张教授从题目、摘要、前言、数据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传授,他认为论文逻辑关系最为重要,并且强调重点要放在写好“前言”和“讨论”两个部分上。
最后,张教授谈及科学研究中做人与做事的感想。他以自己之前多次投稿被退稿的经历为例,总结了做研究的心理素质,即少点抱怨,多点平心静气;少点八卦,多点集中精力;少点世故,多点烂漫童真;少点猜忌,多点热心互助,并且强调要有开阔的眼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与极强的抗击打能力。
报告的最后,张教授援引名句“上善若水,天道酬勤”,以此与公司师生共勉,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报告结束后,张教授分别与公司师生就报告中涉及的内容做了深入交流,对公司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做了一一讲解。本次报告反响强烈,同学们获益匪浅。